擁有一口潔白健康的牙齒,笑起來也顯得特別迷人。
其實,每個人天生的牙齒顏色都不同,有些人稍白,有些人較黃。
牙醫師李昆縉表示,牙齒通常都是白色偏黃,或是白色偏紅,不太可能是「全白」的。
而且,前牙、後牙的顏色也會有些差異,隨著年齡增長,牙齒顏色也會有所變化。
正確的刷牙、剔牙、洗牙還是可以保持牙齒的乾淨,看起來自然比較潔白,
而且能有效去除牙菌斑,預防牙齦發炎、牙齦萎縮、牙周病等。
要照顧好牙齒,除了勤刷牙、用牙線、定期光顧牙醫,還能怎麼做?
Contents
清潔牙齒
貝氏刷牙法
李昆縉醫師建議,刷牙時使用「貝氏刷牙法」,
也就是將牙刷刷毛對準牙齒與牙齦之間的縫隙(牙菌斑容易堆積的地方),
意即與牙齒呈現45度角,來回輕輕地刷,一次只刷2顆牙齒,較能徹底清潔。
牙刷最好選用軟毛的材質,用2~3隻手指輕握牙刷,以這樣的力道刷牙即可,
刷得太輕恐刷不乾淨,但刷得太用力也容易傷害琺瑯質,
造成牙齒的耗損,並不是刷得越用力,牙齒就越乾淨。
善用牙線
建議每天早上起床、睡前以及三餐飯後都能刷牙,
如果在外不方便隨時刷牙,至少使用牙線去除菜渣與汙垢,
避免滋生牙菌斑,而使用漱口水也是不錯的方法。
而且牙線比牙線棒好,相較於牙線,牙線棒的效果較差,不受醫界青睞,
因為牙線棒的線很短,必須多次更換才能將全口牙齒清潔乾淨,且拉扯過程很容易傷到牙齦。
至於牙間刷,近年來隨著齒顎矯正風氣日盛,愈來愈多人使用,
坊間也有各種尺寸設計。不過牙間刷並不能取代牙線,因為刷的作用部位不一樣。
牙間刷的動作不是把刷子「戳進」牙縫裡,而是讓牙間刷順著牙齦進入縫隙之後,
再往回拉,就像拉小提琴一樣,這動作比較不會傷害牙齦,「戳」的動作會讓牙縫中的肉受傷。
漱口水
漱口水的主要功能是降低口腔內的含菌數,不能取代刷牙;
如果只用漱口水,而沒有適時刷牙,仍然無法去除牙菌斑。
另外,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牙縫,也很容易堆積牙菌斑、牙結石,
平時沒有妥善清潔,一段時間後,牙縫之間就會呈現深黃色或咖啡色,
這也是讓一般人感覺牙齒不乾淨、不潔白的原因之一。
由於牙刷不容易清潔牙縫,李昆縉醫師提醒,
刷牙前後記得使用牙線或是牙間刷,確實剔除食物殘渣。
牙齒保健食物
香菇
菇類在近幾年不但成了提升免疫力的熱門食物,
自2000年以來的一些研究還發現,它對保護牙齒也有幫助。
原因是香菇所含的香菇多醣體(lentinan)可以抑制口中的細菌製造牙菌斑。
芥末
芥末會產生如此辛辣、嗆鼻的味道,是因為它內含一種稱為isothiocyanates的成分,
這種物質也存在於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裡。
日本在試管中的實驗發現,芥末裡的isothiocyanates可以抑制造成蛀牙的變形鏈球菌繁殖。
綠茶
被日本人視為長壽之寶的綠茶,對健康的好處實在多到讓人無法抗拒它,
許多研究都指出它的抗氧化能力相當強,可以預防多種癌症,
常喝的人也會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現在,就連牙齒也因為喝了綠茶而變得更健康。
一方面是綠茶含有大量的氟(其他茶類也有),可以和牙齒中的磷灰石結合,具有抗酸防蛀牙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研究顯示,綠茶中的兒茶素(catechins)能夠減少在口腔中造成蛀牙的變形鏈球菌,同時也可除去難聞的口氣。
芹菜
當你大口嚼著芹菜時,它正幫你的牙齒進行一次大掃除,讓你減少蛀牙的機會。
馬偕醫院牙科主治醫師陳立盛認為:「這些纖維粗的食物就像掃把,可以掃掉一部份牙齒上的食物殘渣,」
另一方面,當你愈是費勁咀嚼,就愈能刺激分泌唾液,平衡口腔內的酸鹼值,達到自然的抗菌效果。
芭樂
想讓自己的牙齦常保健康,啃一顆芭樂是另一個好方法。
芭樂的熱量低,很多人節食的時候拿它來增加飽足感,
而它的維生素C含量又高居水果之冠,尤其是台灣土芭樂,
一顆就含大約150毫克,是衛生署每日建議量的2倍以上。
維生素C是維護牙齦健康的重要營養素,嚴重缺乏的人牙齦會變得脆弱,
容易罹患疾病,出現牙齦腫脹、流血、牙齒鬆動或脫落等症狀。
乳酪
誰都知道鈣攝取不足會動搖骨本,其實也會耗損牙齒健康,
所以每天要從各種天然食物裡補充鈣。
乳酪不但是鈣的良好來源之一,它對牙齒還能發揮其他保護作用。
英國的研究指出,乳酪裡含的鈣及磷酸鹽可以平衡口中的酸鹼值,
避免口腔處於有利細菌活動的酸性環境,造成蛀牙;
而且經常食用乳酪能夠增加齒面的鈣質,
有助於強化及重建琺瑯質(因為鈣是組成琺瑯質的最主要成分),使牙齒更為堅固。
洋蔥
洋蔥裡的硫化合物是強有力的抗菌成分,在試管實驗中發現,
洋蔥能殺死多種細菌,其中包括造成我們蛀牙的變形鏈球菌,而且以新鮮的生洋蔥效果最好。
薄荷
薄荷的淡淡清香有助於提神醒腦,同時也能減少「壞口氣」。
薄荷葉裡含有一種單帖烯類的化合物,
可以經由血液循環到達肺部,讓你在呼吸時感覺氣味清新。
在歐美國家,許多家庭用薄荷葉自製漱口水,緩解牙齦發炎、腫脹的不適感。
國外研究也發現,使用這一類藥草漱口水可以減少口腔內的細菌孳生。
無糖口香糖
嚼食無糖口香糖可以增加唾液分泌量,中和口腔內的酸性,進一步預防蛀牙。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牙醫學院的研究發現,
嚼食添加「木糖醇」(xylitol)的無糖口香糖之後,對抑制造成齲齒的細菌,效果明顯。
木糖醇是一種熱量很低的代糖,可以產生甜味,但不會被口中細菌利用。
水
最後別忘了,喝水是最簡單但卻很重要的保護牙齒方法。
適量喝水能讓我們的牙齦保持濕潤,刺激分泌唾液。
在吃完東西之後喝一些水,順道帶走殘留口中的食物殘渣,不讓細菌得到養分,藉機作怪而損害牙齒。
引用:康健
結論
口腔內的細菌多到嚇人,健康的牙齒牙齦溝約有103個細菌,
牙齒表面約有109個,如果有牙周病,單一顆牙齒就有1011個,
而目前分子生物學已經確認口腔內的菌種高達700多種,
哈佛大學口腔生物醫學博士林靜毅忙不連迭說出這些數字。
不論是造成蛀牙或導致牙周病的細菌,繁殖力都很強。
食物殘渣停留在口腔沒多久就開始發酵,變成培育細菌的養分,
當口腔中的細菌被糖蛋白成分所吸附,黏在牙齒上,這就是牙菌斑,
在牙齒表面與縫隙內逐漸演變成薄膜狀的菌落,而這也是將來得到牙周病的主因。
根據醫學報告,酸鹼值5.5以下的食物在口腔停留5~10分鐘就開始發酵,
對牙齒產生酸化(脫鈣)作用。前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牙科主任黃左琪提醒,
當琺瑯質慢慢被酸化,一段時間後,表面會失去光滑而變成白白的片狀,
「這就是蛀牙的前兆,如果持續不注意口腔清潔,經過一段時間,牙齒就蛀個洞了。」
但是如果加強潔牙及氟化物使用,琺瑯質也會再次鈣化恢復健康。
也因此,牙醫師們不斷提醒,只要吃完東西就要立刻刷牙,
「就像吃完飯要把碗洗起來,誰敢拿還沒洗的碗盛飯來吃呢,」台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臨床教授楊沛青醫師譬喻。
為了避免整天刷牙刷不停,甜食可跟著正餐一起吃,吃完立刻刷牙,
「不要整天都在吃東西,尤其是零食,」長年推動校園口腔健康的民生牙醫診所主治醫師沈茂根提醒。
最好還是吃完東西五分鐘內刷牙,才能常保牙齒健康喔!
引用: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