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用清理耳朵的時候,最興奮的一幕就是看到掏耳棒上滿滿的耳屎,
就有種開心的滿足感。但近年醫生提倡不要用棉花棒清潔耳朵,
會導致耳屎越推越進去,或是棉花棒容易弄傷耳膜。
Contents
耳朵清潔
用手指、棍棒或耳掏子挖耳朵,或者隔陣子就找理容師掏耳朵、清耳垢,是危險行為。
長度約4公分的外耳道彎彎曲曲,表皮細胞很薄且脆弱,經常搔扒、摳挖,
很容易引起外耳道炎,弄得耳朵癢、麻,流膿、疼痛不堪。甚至不小心挖破耳膜,造成聽力障礙。
「乾燥耳朵最好的保養方式,就是不用去碰它,」蘇仁和醫師說。
耳垢會自行脫落跑出來。外耳道表皮的耳垢腺,會持續分泌耳垢,
可以提供耳朵適當濕度,預防細菌感染。耳垢會隨著嘴巴張開咬合等臉部動作,
自然脫落排出到外耳道開口,所以不需要刻意清理。
至於前陣子流行的耳燭療法清除耳垢,更不需要白白花費金錢去做。
因為已經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指證為無效的另類療法。
不過,一些先天油耳體質的人,會分泌一種不容易排出、蓄積在耳朵裡的油性耳垢,
比較會造成耳道阻塞發癢,影響聽力,需找醫師清除。
耳朵痘痘
其實只要是皮膚都會長痘痘,形成耳朵痘痘有幾個原因:
寢具不乾淨
枕頭套跟棉被都很容易沾附我們的皮脂、皮屑、口水等,
最好2~3天就要更換一次寢具。
沒有清洗耳朵
我們會清潔頭髮跟身體肌膚,但比較少會清洗耳朵,
洗澡的時候可以用手輕輕的摩擦耳朵的外部,不讓水跑進耳朵裡,
用手清潔一下耳朵內層。
耳機不乾淨
常常戴耳機聽音樂,但應該很少人會清潔耳機吧?
這也是細菌的來源之一喔。
腎虛
耳朵透過經絡,連結內臟器官及四肢,當中與腎、肝膽的關係最為密切。
如果人體腎虛的話,就會產生虛火上升的現象,就導致耳朵會長痘痘。
此時最好少吃酸、辣刺激性食物,包含海鮮、辛香料等食物;並保持充足的睡眠,及多補充水分。
注意分貝
生活中有太多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聲音,其實也都超過了85分貝,
若未注意到暴露的時間,將是隱形的聽力殺手。
家電產品如抽油煙機、果汁機、吸塵器等,音量都超過了85分貝,
你一定有做菜的時候,家人要跟你說話根本無法聽仔細的經驗,
也因此國外有專家建議,在做家事如打精力湯時,戴上耳塞以保聽力安全。
一般來說,在耳朵沒有受保護的情況下,85分貝的環境下所能容忍的時間是8小時,
每增加3分貝,所容忍的時間要減半,也就是88分貝只能容忍4小時、91分貝2小時,
到100分貝只能容忍15分鐘。
「戴耳機聽音樂未必會損傷,重點在音量,」台北馬偕耳鼻喉科主任林鴻清一語道破。
許多人戴起耳機是希望能夠隔絕外在吵雜的聲音,或是打發通勤無聊的時間,
但專家們提醒,在吵雜的環境下,特別是坐捷運、公車時,環境音量可能已達到80分貝以上,
為了聽得更清楚,耳機音量勢必比80分貝更高,容易飆破100分貝,
每天累積下來,對耳朵的傷害不容小覷。
慢性疾病
許多慢性疾病被證實未來聽損風險都會比正常人高,
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肥胖、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等等。
特別像是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將會影響到末梢血液循環。
內耳血液循環不好,就容易有聽損或耳鳴的狀況發生。
根據一項2008年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贊助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聽力流失的問題是一般人的2倍;
而血糖異常(糖尿病前期)的人,聽力流失的風險也比血糖正常的人高了30%。
雖然目前仍未確定糖尿病與聽力之間的關聯,
但西雅圖維吉尼亞梅森醫療中心Listen for Life Center主任Seth Schwartz認為,
這可能與內耳的血流供應有關。而糖尿病患體內的新陳代謝改變,
也可能對內耳造成傷害,特別是糖尿病病情未受到良好控制時。
結果是,糖尿病患的耳朵更容易感染,並可能更嚴重。
因此,控制好身上的慢性疾病將可避免未來聽力損傷的機率。
壓力
之前吳克羣得到突發性耳聾,突發性耳聾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臨床上也發現有10~20歲的患者,
青少壯年得到此病症,多數都是因工作壓力大、過度操勞、時常熬夜,
或生活中發生重大事件而帶來心理壓力導致。
出現耳鳴、聽力受損的狀況時,最好在3天內及時就醫,通常會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若延誤就醫治療,導致神經嚴重受損,聽力功能恐無法完全恢復,
像吳克群的左耳聽力便無法回復,目前僅剩6成聽力。
老化
內耳血液循環不良
隨著年紀增長,血管壁堆積許多血脂、膽固醇等污垢,血管逐漸硬化,
造成血管變窄,就會導致血管阻塞。一旦血管阻塞,四周的組織會因為缺血,
引發氧氣及養分不足的現象,進而造成部分組織壞死。
當血液循環不良的情形發生在內耳,內耳組織受到損傷,
就會導致聽力衰退,開始出現耳部老化的症狀。
神經退化萎縮
內耳負責取得身體平衡的資訊,透過神經路徑傳遞到中樞,以此維持身體平衡,
讓身體可以順利進行各種活動,也 是耳部的功能之一。
但是隨著年紀增長,這項機能也會逐漸衰退,因為負責傳遞平衡相關資訊的神經路徑老化,
或是疾病等原因造成神經路徑減少,會導致資訊無法順利傳遞,
人變得容易失去平衡,也因此容易跌倒、骨折,必須多加注意。
更可怕的是聽力老化也會連帶影響智力,很多重聽的老人家多半都會有失智症問題。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耳鼻喉科醫師兼流行病學家研究發現,
相較於聽力正常的老人,輕度、中度和重度聽力損失,
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分別會增加2倍、3倍和5倍,
研究結果顯示聽力損失愈糟糕,罹患失智症風險也就愈大。
有益聽力食材
沙丁魚、蛤蜊
引用:朝日調理器
沙丁魚、蛤蜊等食品含有維生素B12,可促進末梢神經代謝,預防耳部老化。
豬肉、肝臟
引用:cookpad
豬肉、肝臟等含有維生素B1,若缺乏維生素B1,會導致腦部無法順暢運作,
注意力也無法集中,對於耳部的影響也很大。
橘子、檸檬
橘子、檸檬等柑橘類富含維生素 C,具有紓解壓力、消解疲勞的效果,也可以改善聽力困難。
鹿尾菜、蘋果
引用:艾西莉的生活誌
鹿尾菜、蘋果含有鎂,缺乏鎂會造成聽力減退,因此應透過食物適當補充。
鹿尾菜(羊栖菜)是日本家庭常吃的燉菜,沒有什麼規則,跟紅蘿蔔、牛蒡之類加醬油一起燉煮,
也可以冰箱冷藏當常備菜,健康又營養。
杏仁、核桃
杏仁、核桃等堅果類中所含的維生素E是維持聽力的重要營養素,可以添加在正餐或作為零食補充。
引用:早安健康
耳聰穴道
林舜穀中醫師表示,若是因耳部聽覺神經和腦度聽覺中樞持續受到刺激,
敏感性降低所產生的聽覺麻痺和聽力受損現象,除了停止繼續刺激,讓耳朵休息,
也可以透過藥物調理、穴位針灸和按摩活化神經敏銳度,恢復聽力。
藥物部分,可用益氣聰明湯、川芎茶調散、蔓荊子、石菖蒲等,刺激神經活化,達到耳聰目明的效果。
穴位部分,建議由專業中醫師定時施予針灸,返家後再自行按摩,
每天2至3次,每次按壓20至30下。較常見的聽力保健穴位包括:
1. 耳門穴:位於耳朵前方靠近臉頰,張開口時在耳珠上方出現的凹陷處。
2. 聽宮穴:位於耳朵前方靠近臉頰,耳珠旁邊的凹陷處,在耳門穴下方。
3. 聽會穴:位於耳朵前方靠近臉頰,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會出現凹陷,在聽宮穴下方。
長庚醫院耳鼻喉部耳科主任陳錦國說,耳朵的保養,通常建議民眾只要保持耳道皮膚乾淨即可,
挖耳朵帶來身心上的樂趣多於實質上的需求,實在不用時常去挖它,不然耳道反而容易因而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