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是立冬,但天氣很熱也感受不出來立冬的感覺呢。
但是秋老虎就是容易天氣忽冷忽熱的,可以進補但是不要吃的太補(?)
秋季哪些食材適合進補呢?自己的體質適合進補嗎?
Contents
確認身體體質
虛寒體質
這類體質的人較怕冷、手腳冰冷、容易疲倦,
吃涼的東西容易拉肚子也容易感冒、頻尿或腰酸。
燥熱體質
表現症狀為怕熱、口乾舌燥、嘴破、口臭、便祕,
煩躁、失眠、長痘痘(痤瘡)、小便量少色黃。
上熱下寒
通常是因熬夜、壓力大、少運動、作息不正常而造成。
比較容易怕冷又怕熱,吃一點較涼的東西就容易頻尿、手腳冰冷。
痰濕體質
容易覺得累,合併有嘴巴黏、容易胸悶、水腫的情形,
有時候喉嚨也會有痰覺得卡卡的,且常常在臨床上可以看到舌上苔白厚膩的表現。
該怎麼進補?
虛寒體質的人在冬天最適合溫補,可以食用一些兼有補氣、補血,
甚至補腎功能的藥膳如十全大補湯、八珍湯等,若是燥熱體質,
在冬天也可以稍微平補,可食用健脾胃的藥膳如四神湯、
四君子湯等,來調整脾胃功能。
若有口乾舌燥的情況,也可以在健脾的藥膳中,
再加入一些養陰的藥材或食材,像百合、沙參、麥門冬等,
「上熱下寒」體質者,就不適合進補,建議先把體質調整好,
有充足的睡眠,並養成運動習慣。
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進補,基本上小孩子屬純陽體質,身體代謝好,不適合過度進補;
老年人因體弱雖可吃補來保健身體,但有失眠情況者,也不要隨意進補;
女生在月經週期前,體質會由陰轉陽,容易煩燥、長痘痘,吃補也要特別注意。
引用:華人健康網
立冬保健食材
除了進補之外,冬季應該要吃什麼食材呢?
我們飲食上依然要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的食物,
如桑葚、桂圓、鱉、黑木耳等。
飲食宜清淡,要多吃熱量較高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來避免維生素缺乏,
多吃動物性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
牛肉、羊肉、烏骨雞、豆漿、牛奶、蘿蔔、青菜、木耳、豆腐、
芹菜、白蘿蔔、馬鈴薯、大白菜、菠菜、蘋果、桂圓等都是立冬後比較適宜的飲食。
此外,冬季養生可以多吃堅果,堅果是指油脂多的種子類食物,
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
因為海鮮幾乎都偏寒性食物,盡量少吃,也不宜吃肥膩或過鹹的食品,
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
冬季進補食譜
常見的羊肉爐、十全大補湯等,除了這些基本進補,你也可以在家自己動手做。
紫米粥
紫米是一種具有諸多營養和保健功效的稻米,富含鐵、鈣、鋅、硒、鉀、
磷等微量元素及B群,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防止疲勞、維持骨骼及牙齒健康,
膳食纖維能幫助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促進腸胃道蠕動。
但腸胃不好或是血糖有問題的朋友要小心使用。
引用:楊桃美食網
材料:紫米100g、白米20g、蓮子10粒、白糖適量。
做法:
1.紫米洗淨,放入鍋中加水浸泡2小時。
2.加入白米,開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半小時。
3.關火、蓋上蓋子,悶上約半小時後,再開大火煮,煮開後加入蓮子。
4.改為小火煮半小時,再關火蓋蓋子,悶半小時後加糖即可。
引用:康健
松子炒蘆筍
松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磷和錳,具有維護大腦和神經的功能,
能增強記憶力,適合用腦過度的人食用,對老年癡呆也有預防作用;
松子富含維生素E,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引用:自由時報
材料:松子3大匙、蘆筍半斤、薑末1大匙(4人份)
做法:
1.蘆筍洗淨,切0.5公分小段,入滾水汆燙一下,立刻撈出瀝乾
2.松子入乾鍋,以小火煸炒至微黃
3.起油鍋,加1大匙油,炒香薑末,入蘆筍拌炒片刻,加鹽調味,起鍋前撒入松子拌勻
陳皮皮蛋瘦肉粥
陳皮味辛性溫,有理氣作用,治療胸中不適、降逆止咳止嘔,亦有健脾作用,
可開胃增食慾、去除口臭,令胃腸之氣向下行而通便,更有助孕婦解除乳房脹痛。
皮蛋中含有較多的礦物質,並且其性涼,有清熱止渴、滋陰潤燥的作用,
能夠緩解「上火」等症狀。
材料:陳皮6克、皮蛋1顆、瘦肉50克、蔥1根、
白米1/2杯、食用油少許、鹽少許﹙2人份﹚
做法:
1.白米煮成白飯。皮蛋切塊,瘦肉切絲,蔥切段。
2.炒菜鍋內放入少許食用油,加入瘦肉和蔥段炒一炒。
3.湯鍋加入適量的水煮沸後,加入陳皮煮2分鐘,再加入白飯、皮蛋、瘦肉絲和蔥共煮成粥。
4.最後加入食鹽調味後即可食用。
肉蓯蓉羊肉粥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於陽痿,不孕,腰膝酸軟,
筋骨無力,腸燥便秘。羊肉功效補體虛,祛寒冷,溫補氣血;
益腎氣,補形衰,開胃健力。
材料:肉蓯蓉15克、羊肉100克、白米1/2杯、鹽少許﹙2人份﹚
做法:
1.羊肉切薄片或切絲,拌油清炒。
2.肉蓯蓉加2杯水煮成汁。
3.白米加5~6杯的水用電鍋共煮成粥。
4.煮熟後加入上述材料拌少許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引用:康健
苦茶油三杯菇
苦茶油有顧胃、溫經散寒的作用;而老薑能溫經散寒、幫助驅除人體內的寒氣。
與杏鮑菇同煮用不僅能增添食材風味;同時,還能幫助補充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
引用:楊桃美食網
材料:杏鮑菇300公克、九層塔1把、老薑1塊、蒜頭1瓣、
苦茶油1大匙、醬油膏適量、米酒適量。
作法:
1.老薑洗淨切片備用;杏鮑菇洗淨切滾刀塊備用;九層塔洗淨備用;蒜頭去皮拍碎備用。
2.取一炒鍋,放入1大匙苦茶油,接著放入薑片煸香至微焦,再放入蒜頭一起爆香。
3.然後,放入杏鮑菇、加入醬油膏拌炒一下。
4.再倒入米酒,大小煮滾之後,轉中小火煮至收汁。
5.起鍋前加入九層塔簡單翻炒就可以起鍋。
引用:華人健康網
總結
雖然可以進補,還是要依照自己的體質來調配,
不然進補不成,反而弄巧成拙搞到身體出狀況就不好了。
最好還是先去請教中醫師,判斷自己的體質,
再來好好進補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