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團就要到來,天氣冷的時候就感覺特別容易身體不舒服,
頭痛、肩膀痠痛、手腳冰冷、頻尿等問題,即將要迎接新的一年,
不好好養好身體,感覺新的一年就是要有好的開始!
來分享冬天病的原因跟對應法。
Contents
手腳冰冷的原因
手腳冰冷是女性特有的煩惱之外,現在越來越多男性也有手腳冰冷的問題,
大多人都是辦公室工作,一直維持相同的姿勢打電腦,
就會造成肩膀痠痛、眼睛疲勞、頭痛等問題,
肌肉持續緊張下,就會造成血液循環不佳,老舊物質及引起痠痛的物質也會滯留在體內,
而且,有時會不自覺將頭往螢幕靠近,這樣會引起頸椎壓力,造成頭部重量全數跑到頸椎上,
容易造成肩膀更加痠痛,眼睛也因為沒有抱持適當的距離而更加疲勞。
改善手腳冰冷的方法
調整椅子到適合的高度
椅子太高太低都會影響到肩膀跟頸椎的負擔,盡量避免太軟的坐墊,
膝蓋最好能比屁股的位置再高一些,可以在腳邊放置小踏台,
椅背最好也能是符合背部及腰部曲線,可以減少背腰的負擔。
保暖肩膀跟脖子
如果在過冷的環境中,維持相同的姿勢,很容易感覺到疲憊跟痠痛惡化;
可以打個絲巾或是披肩,或是在脖子跟肩膀貼上暖暖包。
熱敷眼睛
其實眼睛跟肩頸也有一定的關連性,根據研究顯示,有肩頸痠痛狀況的人,
通常眼睛也感覺到疲勞,所以熱敷眼睛也能緩減肩頸痠痛,
可以使用熱毛巾、蒸眼罩來熱敷眼睛。
拉筋體操
在休息時間最好能夠伸展一下身體,一個動作20秒左右,一共作3組。
①右手扣住左手手肘,感覺到肩膀跟肩胛骨的肌肉伸展,
維持姿勢大概20秒,再交換邊。
②左手往頭部後彎曲,右手則握住左手肘,伸展背肌跟腋下肌肉,
維持姿勢大概20秒,再交換邊。
泡澡
放鬆肌肉最好的方法就是泡澡,能夠湊近血液循環,也能消除疲勞感。
溫度也不能太熱,要控制在38~40度左右,至少要泡10分鐘左右。
頻尿
從溫暖的室內突然走到室外的時候,有時候會變得突然很想上廁所,
或是打噴嚏、搬重物等就有不小心漏尿的狀況...
大多會發生在有生產經驗的女性,隨著年齡有這種狀況的男性也越來越多。
頻尿的對策方法
鍛鍊骨盆肌肉
一般日常生活中也比較少鍛鍊到骨盆,可以睡前在床上進行骨盆鍛鍊,
①躺平,腳屈膝與肩同寬,緊縮肛門5次。
工作中也可以鍛鍊骨盆
②坐在椅上,背打直,放鬆肩膀,緊縮肛門5次。重點是腹部不要用力!
不穿太緊的褲子
穿太緊的褲子容易壓到腹部,影響骨盆肌肉而造成頻尿,
或是穿脫較久的褲子也可能來不急上廁所。
下半身保暖
從溫暖室內到室外,容易想要上廁所,身體機制也是愈冷就會想把身體的水分排出,
所以此時應該穿著保暖性佳的褲子或裙子,鞋子也可以選擇雪靴或是鋪毛的鞋子。
也可以將暖暖包放在腹部保暖,睡覺時可以先用保暖袋放在被窩裡,
免得一進被窩就冷得想上廁所。
食療
薑參蜜
材料︰太子參3錢、生薑5片、蜜糖一湯匙
功效:益氣健脾,生津潤肺
作法:先把生薑切片,把太子參和生薑片加入清水煲滾
水滾後轉細火煲15分鐘,倒入水杯,加入蜜糖後可享用。
引用:lifestyle
桂圓紅棗枸杞茶 (1人量)
材料:桂圓6粒、紅棗(去核) 4粒、枸杞10克
功效:補益氣血,安神明目
做法:上述材料用沸水沖洗後放入保温杯,加入300毫升沸水泡焗15-20分鐘即可飲用。
當歸生姜羊肉湯 (2-3人量)
引用:新華網
材料:當歸15克、生姜10克、羊肉(切塊)500克、紅棗6枚、水1500ml
功效:驅走寒氣,温補氣血
做法:以上材料洗淨,先將羊肉放進滾水汆水;然後把所有材料放進鍋中,大火滾起。
後轉中細火烹調至羊肉軟爛,加入調味即可食用。羊肉湯建議每年立冬過後才開始食用,
過早進食或會過份溫燥。(建議兩周一次即可)
參茯苓白朮瘦肉湯 (2-3人量)
引用:ETnet
材枓:黨參15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生姜2片、瘦肉500克、紅棗6枚、水1500m
功效:健脾益氣袪濕
做法:以上材料洗淨,先將瘦肉放進滾水汆水。然後把所有材料放進鍋中,
大火滾起後轉中細火烹調約1小時,加入少量鹽調味即可。如果有舌紅、口乾、身體發熱、
生暗瘡或便秘人士不宜服用上述食療,因個別體質有異可向中醫師查詢。
引用:cosmopolitan
蘆薈黃金蜆湯
材料:黃金蜆一斤、蘆薈五片
功效:清肝解毒、修復肝臟
做法:黃金蜆泡水吐沙、洗淨瀝乾,蘆薈去皮,只留白色半透明的葉肉,
切成條塊狀,黃金蜆和蘆薈一起放進碗中加蓋,外鍋放進2碗水,蒸到黃金蜆自然出水為止。
引用:竹里館59號的日‧記
穴道
經絡穴位按摩是紓解頭痛的最佳方法。以下穴位可以幫助紓解頭痛:
1. 後側頭痛、肩頸痛:風池穴(膽經)
【位置】:用大拇指往耳後尋找,碰到骨頭突出處,再往靠近後面髮際上凹陷的中央。
【功效】:幫助頭頸部肌肉放鬆,使氣血順暢,可向上送達頭面部,改善頭痛頭重、肩頸僵硬等不適。
2. 肩頸痛到頭:肩井穴(膽經)
【位置】:頸部第七椎(後頸根部,低頭時骨凸最高點)與肩峰連線中點,肌肉隆起處。(大概耳垂對下來手掌往肩上搭,中指按到的地方)
【功效】:改善肩頸僵硬酸痛。
3. 兩側頭痛:太陽穴(經外奇穴)
【位置】:眉梢與眼外角之間向後1寸(約大拇指指節寬度),骨頭凹陷處。
【功效】:舒緩頭痛及眼睛疲勞,提神醒腦。
4. 前額頭痛:攢竹穴(膀胱經)
【位置】:眉頭中央按壓有凹陷處。
【功效】:消除眼睛疲勞酸脹,改善眉棱骨痛及前額頭部脹痛。
引用: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