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超級食物,我們也要越吃越健康,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認為藜麥是唯一一種單體植物即可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食物,
之前只有國外才有種植黎麥,目前花蓮也有台灣才有的台灣紅黎,
原先只有原住民食用,後來才發現是對人體很好的食物,
但種植成本高,目前只有花蓮、台東、桃園才有種植。
黎麥
我們之前也有介紹過
【超級食物系列】藜麥(Quinoa)是什麼?關於藜麥你必須知道的事
所以我們知道黎麥是種子,並不是穀物。
白藜麥又叫作「象牙藜」,最常見。帶有著淡淡的青草香氣。
黑藜麥的話,礦物質最豐富,口味上甜味較重、嚼勁明顯。
外層纖維較多,烹調時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煮熟。黑藜麥比其他兩種顏色更稀少,較難購得。
紅黎麥
帶有些微堅果風味,纖維素和鐵質是三者之中最高的;煮熟後仍能維持外觀形狀,
鮮豔的顏色也讓它比另外兩種美觀許多,成為多數廚師的添色法寶。
台灣紅藜
引用:可樂穀農場
台灣紅藜有「穀類紅寶石」之稱,
紅藜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礦物質及必需胺基酸等營養成分,
能購補充飲食上的不足營養。尤其台灣紅藜的外殼紅色含有天然甜菜紅素,為多酚物質,
具有養顏美容的效果,炎炎夏日紫外線對於肌膚的傷害也可以透過多攝取多酚食物,
為肌膚多做一層保護。紅藜中的離胺酸有助於膠原蛋白形成,
也是補充膠原蛋白的組成來源之一,膠原蛋白可使皮膚更具有彈性。
糙米則比起白米含有更多的營養,包括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維生素K、膳食纖維等營養素。
營養價值
紅藜屬於全榖雜糧類,主要成分除了澱粉以外,尚有豐富蛋白質、礦物質、膳食纖維及植化素。
紅藜含有離胺酸,恰為稻米所缺乏的限制胺基酸,若和白米混在一起煮成藜麥飯,
可以補足米飯的蛋白質、提高營養價值,是全素者的好選擇。
且藜麥非麥,蛋白質中不含麩蛋白,麩質過敏的族群也可以安心食用。
紅藜膳食纖維是地瓜的7倍,更富含礦物質,如鉀、鈣、鎂、鐵、磷等,還有植化素能抗氧化,
具有保健功效。因含有多種重要營養素,紅藜被譽為料理界的紅寶石,鼓勵一般健康民眾能多多攝取。
帶殼 V.S. 脫殼
紅藜本身含有天然的植物抗菌劑–皂素具有微苦味(亦存在於黃豆、人參...中),
洗滌時會產生自然泡沫,苦味隨著泡沫洗去可減少,建議喜歡苦味較淡的朋友,
選擇『脫殼紅藜』或『藜麥(大多數皆脫殼)』享用。重視養生的朋友,
則建議將「帶殼紅藜」加入米飯或料理中食用,攝取帶殼紅藜的完整高營養–抗氧化的總酚、
甜菜色素、SOD(超氧歧化酶)與γ-胺基丁酸。
台灣紅黎vs黎麥比較表
台灣紅黎跟國外的黎麥差別有哪些呢?
名稱 | 台灣紅藜 | 黎麥 |
澱粉 | 50.30% | 59.40% |
膳食纖維 | 14% | 11.80% |
蛋白質 | 14.10% | 11.30% |
脂質 | 3.2% | 3.90% |
鈣 | 2523ppm | 565.20% |
鐵 | 55.6ppm | 45.7ppm |
鉀 | 5510ppm | 5630ppm |
磷 | 4670ppm | 4570ppm |
維生素E | 38.2ppm | 24.4ppm |
葉酸(B9) | 236.4g | 184g |
硒 | 0.31ppm | 無資料 |
台灣紅黎的澱粉比較低,膳食纖維跟蛋白質都比較高,
其他的營養成分也是,幾乎都是比較豐富。
點擊確認博客來價格 點擊確認Yahoo購物中心價格
食譜
但除了跟飯一起煮,炒熟了還可以泡茶,紅黎還有什麼樣的吃法呢?
紅藜沙拉(1人份)
材料:
脫殼紅藜1茶匙、小黃瓜100 g、甜椒50 g、美生菜50 g、和風醬或油醋醬約1-2大匙 。
做法:
1.紅藜洗淨,放入滾水中煮熟後瀝乾備用。
2.小黃瓜及甜椒洗淨後切小丁,再用開水沖洗。
3.美生菜洗淨後撥成適口大小。
4.將所有材料放入碗中,一同攪拌,最後淋上適量的和風醬或油醋醬即完成。
PS.可以將蔬菜換成自己喜歡吃的或當季蔬菜。
蘋果紅藜美乃滋三明治材料( 1 人份)
材料:
美乃滋半條、鮪魚1湯匙、牛番茄半顆、蘋果半顆、熟紅藜1大匙。
做法:
1. 將牛番茄、蘋果切片。
2. 美乃滋中加入1湯匙的鮪魚及熟紅藜,攪拌均勻。
3. 將步驟2之備料塗抹在土司上。
4. 蕃茄及蘋果夾入吐司內,即完成。
照燒雞腿排佐紅藜炒時蔬(2 人份)
材料:
去骨雞腿排2片、約300g 奶油1大匙、醬油2大匙、洋蔥切塊¼顆、味霖2大匙、玉米筍約50g、
醋1小匙、洋菇對切約50g、清酒或米酒2大匙、小番茄對切 4顆、糖2小匙、熟紅藜2大匙、
水½杯、鹽少許。
做法:
1. 將去骨雞腿排混合醬油、味淋、醋和酒,醃漬約30分鐘,取出瀝乾。
2. 下點份量外的油熱鍋,將雞腿取出後徹底擦乾,帶皮面下鍋,以小火慢慢煎上色,翻面後煎熟。
接著倒入醃料、糖和水,醬汁收到稍微濃稠即可。
3. 另起一炒鍋,下奶油熱鍋後,放入洋蔥和玉米筍,拌炒至稍微上色。
4. 加入洋菇用大火炒熟,把火轉小後拌入紅蔾,並以少許的鹽巴調味。
5. 將紅蔾炒時蔬盛盤,上面放上切塊的雞腿排,並將照燒醬淋上去即可。
紅藜米布丁(2~4 人份)
材料:
脫殼紅藜30克、肉桂粉10克、米60克、細砂糖50克、鮮奶400毫升、 鮮奶油400毫升 、老薑30克。
做法:
1. 紅藜和米先預先煮至熟透。
2. 鮮奶加入薑塊,煮五分鐘後過濾。
3. 鮮奶加入煮好的紅藜和米飯煮至濃稠狀,加入糖和肉桂粉調味。
4. 挖進罐子內放涼即可。上面可鋪上自己喜歡的水果。
引用:信豐農場
總結
藜麥是種植歷史悠久的作物,在南美和台灣都是原住民的傳統食物之一。
直到20世紀初,藜麥因含有完整必需胺基酸組成,美國太空總署(NASA)將之選為最佳太空食物,
才漸為世人所知。只要有適當的溫溼度,藜麥能在土壤貧瘠的條件下栽種,
以及擁有完整必需胺基酸組成及豐富礦物質,因此被科學家認為是具有解決糧食危機潛力的作物。
原來還有這麼多差別,一開始還真的搞不太清楚呢!
現在這麼高營養的穀物,台灣就能買的到!
真的超級幸福的~而且煮法也非常方便!不會很難!
鹹的甜的都能入菜,而且添加了許多營養,
如果還有你還有其他食譜,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喔!